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2012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资料选编第十二期

发布日期:2012-04-18 点击数:

激活被遮蔽的信仰——雷锋精神的时代解读

雷锋,一个普通战士,50年来,其思想、行为、品质,被尊崇为集体向往的“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并不仅仅在于领袖们的号召和宣传,其根本在于雷锋精神以其平凡而伟大、朴素而高尚、纯真而善良的特质和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内涵,而被全社会高度认同、迫切地需要和永久地传承发展。

时代选择“凡人英雄”

雷锋,是一名没有上过战场的普通士兵,没有战功,显然不属于叱咤风云、扭转乾坤式的“伟人英雄”。雷锋精神之所以打动人、鼓动人,来自于其平凡人身上的英雄性、伟大性、时代性。“凡人英雄”必定是一个和平建设伟大时代的负荷者,他们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对信仰的坚守、对承诺的坚持、对艰难困苦的抗争、对正义的捍卫、对善良的守望,以及他们朴素、静默的付出就是撑起社会主义建设天幕的脊梁。

在人民大众看来,雷锋所做的事,是可感可信可亲的,人人都可做;雷锋的品德是高尚、伟大的,没有高大的门槛,人人可以学习到的;雷锋“把个人融入集体”、“由有限化作无限”、“从平凡生发伟大”,让普通人看到个人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途径,故而得到时代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从社会的角度看,雷锋以一个时代青年的自觉,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展现了在新的时代,个体与群众、个性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表明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美好的新社会;对雷锋精神及雷锋式凡人英雄的发现、开掘和弘扬,意味着那些昔日在旧社会受压迫、被视为“小民”的人,在新时代里以其平凡而伟大的奉献,被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所认可,这表明时代与社会对个体价值认同的路径已然变化,折射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时代的新风貌。

雷锋赶上了一个新的时代,党倡导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精神,实质上就是对党自己培育的一代新人身上蕴涵的英雄性、伟大性、时代性的发现和开掘,体现了党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的坚信和坚持。

一种公共精神

雷锋精神,滋润中华儿女、引领社会风尚50年。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和改革开放的实践,雷锋精神已经脱离个人精神的范畴,被雷锋精神根植于中国文化,吸取和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仁而爱人”的道德境界,“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道德勇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修养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怀,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雷锋精神提供的给养。

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是雷锋精神的思想资源。中外很多思想家都意识到,功利法则与优胜劣汰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人类文明的整体演进不能缺少博爱利他精神。雷锋精神汇聚了人类文明传承贯通的思想道德和精神追求,包含着人类世界主流价值观认同要素。雷锋精神受到不少国际人士的高度重视不是偶然的。在中国,雷锋纪念馆,接待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游客,许多人不约而同写道“雷锋属于全世界。”

雷锋精神是开放的价值系统,不断融汇和归纳新的内涵,是雷锋精神具有持久感染力和广泛适应性的基础。所有站在国家命运、人民福祉的高度,认识个人价值,在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中寻找人生意义的态度和行为,都在为它提供着与时俱进的诠释,不断为雷锋精神注入新的活力。据民政部统计,2010年底,我国有3.1万多个经常性社会捐助站。2006年捐助超过600亿元,2008年捐助汶川抗震救灾达1000亿元。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2005年统计,全国有260万个学雷锋小组,学雷锋志愿者3000万人;目前,全国建立了43万个志愿者组织,常年开展活动的有6000万人,注册志愿者达2000万人。“当代雷锋”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奉献爱心,“最美婆婆”陈贤妹救起小悦悦,“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儿童,“虎妞”杨艳艳徒手面对歹徒挺身而出,无数普通人以实际行动书写着雷锋精神的新注解;“微公益”、“随手公益”、“将公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亿万人民群众持续不断、各种形式的学习雷锋的实践创造,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50年过去,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代表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艰苦奋斗与刻苦钻研的精神,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内生动力,已经融入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道德基础,成为我们社会崭新的公民精神和公共精神。从这个角度说,雷锋精神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自我超越的内在要求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永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支撑力量。

1975年,还在“文革”劫难后期,邓小平借用人民群众的一句“雷锋叔叔不在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于社会风气的不满、对雷锋精神的呼唤和雷锋精神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当代人的理想追求越来越现实,的确在一些领域、在一些人眼里和身上,“英雄”的意义被缩减为商业社会丛林法则下的强者、经济大潮中逐浪跃腾的弄潮儿、机遇与陷阱并存的名利场中赢家,精神价值被“物”化,为“物”所遮蔽,没了精神的栖息地,成了精神上的流浪汉,甚至被现实的旋涡“溺亡”。这就警示我们:被“物化”、“遮蔽”的精神信仰需要被雷锋精神“激活”。

在现代社会里,一方面人们获得了更多独立和自由的空间,另一方面,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体。雷锋精神所表达的正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一个人在尽自己之力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人性良知和高尚精神。在这里,雷锋精神如同无处不在的润滑剂,让社会顺畅运行。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无论多么强大,总有紧急关头;任何一个个人无论达到何等富裕程度,总有困难时候;在要紧的时候,向急需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永远是社会的期待。雷锋精神的存在,代表人的社会性、互惠性、向善性和自我超越性的内在要求。

今天的人类,已经走进全球化的时代,正面临诸如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生态恶化、种族仇视、局部战争、饥饿贫穷等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不能靠单个国家、单个地区解决,而要靠全人类以休戚与共的决心共同面对。在“利人”与“利己”、个体与全体的关系处理上,中国文化给出了深具普遍意义的思想资源。作为其中优秀的一部分,雷锋精神,它对于为人类共同命运的担当、为和谐世界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因而已经超出了人们对它的原有认识,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寻找和培养更多的雷锋,因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因为有更多这样的人而变得更加美好。实践证明,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和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个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员工;一个政府要想获得民心,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公务员。正如雷锋最亲密的战友、雷锋精神的薪火传人乔安山所言:“地球上有人类的地方,都需要雷锋精神。”

来源:《光明日报》